第三十六章 夫人们的宠儿-《大不列颠之影》


    第(1/3)页

    家人的八卦在家族内部交流,同事的八卦在公司内交流,名人的八卦则在社会范围内交流。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就首先要经得起流言的考验。

    ——亚瑟·黑斯廷斯

    无论是在不列颠、法兰西、德意志还是俄罗斯,亚瑟的日程表上到处都挤满了社交宴会、文化沙龙的位置。但是平心而论,他并不喜欢这种在上流社会稀松平常的社交活动。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众人面前虚情假意、小心谨慎的维持双方关系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和生活热情的事务,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所以总能在这些社交场合碰上自告奋勇想要撮合他与某位小姐的月老红娘们。

    按照不列颠目前的平均结婚年龄,25岁的亚瑟还远远称不上大龄。

    哪怕是在公认的婚姻相对自由、结婚较早的下层阶级,男性直到二十八九岁、女性直到二十六七岁才结婚也不算是特别稀奇的事情。

    而且,即便结婚年龄已经如此大了,其中依然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新婚夫妻是未婚先孕,所以按照不列颠的传统习惯不得不奉子成婚。

    至于为何不列颠的结婚年龄普遍都偏大?

    那自然是由于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17世纪开始,几乎每过二三十年,英国人的初婚年龄便会往后推迟一岁。

    姑娘们的择偶标准其实一直没变过,大多数人主要关心配偶将来是否能肩负起养育家庭的重任。

    在工业革命前的农业社会,与这个标准相匹配的是身强体壮、勤劳肯干、忠厚老实,如果丈夫家里能再有几亩薄田,或者有些固定产业,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现如今呢,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这些抽象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具体了起来。

    比如说得在铁路公司或者邮政部门这样的单位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身为手工业者,最起码得保证自己每个月都能达到某个数额的收入。

    就算有的姑娘愿意为了心爱的小伙子降低标准,这位本能抱得美人归的幸运儿居然会荒唐的拒绝对方的暗示,甚至可能会为此躲避爱人。

    而究其原因,大多也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并且对于养育妻子和孩子毫无信心。

    亚瑟倒是很能理解与他同年龄段的下层阶级男同胞们,因为他当年在格林威治当臭脚巡的时候,基本也是抱着类似的心态看待婚姻的。

    一年三十镑出头的收入,除去小套间的租金和日常吃喝,再偶尔去旧书店里“奢侈”一把,他在街头干了接近两年,一共就攒了十镑。

    这日子他自己过着倒是凑合,但是如果再加上妻子、孩子,我的老天,你还不如直接在伦敦塔下给他一枪。

    现如今亚瑟虽然算是混的人模狗样了,结婚倒也不算是特别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到了如今这个阶段,他又开始顾虑起了其他事情。

    他是个骑士,也是个自然哲学研究者。这没错,在这个社会当中,他算是受到尊敬的等级。

    但是在他的等级之上,还有着比他更受尊敬的等级。

    这样的等级差异并不是隐性的,而是显性的,是赤裸裸摆在明面上的东西。

    举个例子,上院的某位伯爵在他的遗嘱里就明确规定了:

    如果他的女儿嫁给了伯爵及其以上级别的贵族或是其继承人,那么就给予她5000英镑的嫁妆。

    如果嫁的是男爵或者男爵继承人,那么嫁妆就会缩水到3000镑。
    第(1/3)页